媒体报道
汤晓鸥老师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
科学家之一。
In Memoriam: Xiaoou Tang
IJCV | 作者:Yasuyuki Matsushita

The Editors-in-Chief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JCV)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significant loss of Xiaoou Tang, a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IJCV, who passed away on 15 December 2023 at the age of 55.

The Editors-in-Chief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JCV)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significant loss of Xiaoou Tang, a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IJCV, who passed away on 15 December 2023 at the age of 55.


Xiaoou obtained his B.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 1990, an M.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 1991, and a Ph.D. degree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in 1996. After graduating from MIT, Xiaoou taught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where he founded the Multimedia Laboratory in 2001. From 2005 to 2008, Xiaoou worked at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where he led the Visual Computing Group. In 2014, he co-founded SenseTime, which has grown as one of the leading AI companies. Xiaoou was a Professor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UHK. He was an IEEE fellow (elevated 2009).


He was well known as a leading figure in computer vision. He served as a Program Chair and General Chair for the IEEE/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in 2009 and 2019, respectively. He was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PAMI) and an Editor-in-Chief of IJCV. He was honored with the Best Paper Award at the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CVPR) in 2009.


Xiaoou’s expertise covered a wide spectrum of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areas. Among the pioneering and influential examples, he significantly advanced the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to the level that exceeded human capability when their GaussianFace system designed by him and collaborators, achieving a world-record accuracy of 98.52% on the 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 benchmark in 2014. He is also well known for his number of excellent works on image super-resolution, image haze removal, and objec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Xiaoou’s influence went beyond h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roughout two decades, he guided and inspired a new generation of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AI and computer vision, creating a lasting imprint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For those fortunate enough to have known Xiaoou, his clever wit remains memorable, making the time with him both pleasant and intellectually engaging. He will be greatly missed, but his memory will serve as an enduring source of inspiration, motivating all of us to strive for better things.

汤晓鸥与中大同行四分一世纪
香港中文大学 | 作者:Gary Cheung

中大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汤晓鸥教授去年12月离世,汤教授四分一世纪以来与中大结下不解缘。1996年,这位在辽宁鞍山出生的年轻学者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两年后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任教......

中大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汤晓鸥教授去年12月离世,汤教授四分一世纪以来与中大结下不解缘。1996年,这位在辽宁鞍山出生的年轻学者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两年后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任教。2001年,汤教授在中大创建多媒体实验室(Multimedia Laboratory),其后在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成果,2016年多媒体实验室跻身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


汤教授在中大任教期间悉心栽培学生,25年间共培养超过100名学生,被誉为将中大建成「中国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的学者。他的门生包括在人脸识别取得突破的王晓刚、推动视觉算法开源体系的林达华,2009年与汤教授一同夺得顶尖国际会议IEE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最佳论文奖」的何恺明、中大信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薛天帆。


2001年,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的王晓刚,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修读硕士课程,毕业后在汤教授推荐下到麻省理工学院修读博士课程,其后回中大任教。今天,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几乎是同义词,王教授对汤教授早在十多年前独具慧眼,看到深度学习对计算机视觉研究带来的机遇,印象深刻。王教授忆述说:「2012年的时候,汤老师看到深度学习的发展带来的机遇,所以那时候带领我们将研究方向转型到深度学习上。」


早期负责在人脸识别攻坚的王教授忆述说,当时执行复杂数学运算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尚未普及,汤教授租用了几百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研究团队用几个月时间研究人脸识别的算法。当时科技巨企Facebook的人脸识别数据库有750万人的样本,他们只有20万人的样本。王教授说:「汤老师当时很有信心,也订立了明确目标。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觉得数据量差很远,就放弃了。」


2014年10月,汤教授、王教授、林教授等多媒体实验室的教授,成立独角兽初创企业商汤科技,并于202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王教授表示:「把人工智能的研究进行产业化,是汤老师的一个梦想,2014年实现了人脸识别的突破,他觉得机会出现了。」汤教授团队的人脸识别技术获内地金融及商业机构广泛应用,近四亿人使用有关技术。


「现金流只能支撑一星期」


创业的道路绝不平坦,汤教授本人也要作出资金方面的投入。现任商汤科技首席科学家的王教授,深深体会个中的困难:「创业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但他有这样的梦想。公司早期的时候,融资还是比较难的,公司账上的现金流一度只能支撑一个星期。我们的财务总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汤老师还是能够想出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难题。」


林教授表示,汤教授在香港研究了许多优良的人工智能技术,他感觉那些技术对是社会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学校的实验室,其实很多价值是发挥不出来的,需要一家企业的营运,通过商业化、产品化的方式,将价值发挥出来,因此创立了商汤科技。」他表示,汤教授一直跟他们强调,研究一定要为社会带来影响。


林教授认为,汤教授的教学风格侧重方法论上的指导,而不是巨细无遗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术。林教授说:「我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常常写很多数学公式,觉得好像摆出很多公式,技术就更高一点。但是每次和汤老师讨论论文的时候,他会将一些表层的复杂概念拿掉。他跟我说,任何真正好的工作,核心的原理都是两句话可以讲清楚,不靠写很多公式,而是你讲清楚核心的思想是甚么,以及你如何解决某个问题,然后再去验证。」


最好的时光


林教授形容,汤教授是很有同理心的人。「汤教授生前说过:做任何事情都去理解其他人的需要是甚么。如果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你就会有很多朋友。当你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的朋友,去解决他们的焦虑,你自己的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2023年7月,汤教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言时,谈到曾与他共事的学生和教授时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汤教授创立商汤科技后,仍然与中大保持紧密联系。2020年,商汤科技与中大合作成立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是中大其中一所进驻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研究机构。InnoHK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重点项目,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研究合作基地。汤教授近年担任浦江实验室主任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2021年支持中大成立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硏究所,林教授目前担任所长。


5月7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致词时,强调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原动力,赞扬汤教授的贡献。李家超表示:「作为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汤教授是香港其中一位倡议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先行者,他的杰出成就包括创立中大多媒体实验室及创辧在香港上市的首个港产独角兽企业。」他又赞扬汤教授培育年轻人才的远见,多年来在香港和内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工智能人才。


与汤教授相交多年的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汤教授将开创性研究带出实验室,转化为领先世界的独角兽商汤科技,启发了无数人。他具有远见卓识,将令人赞叹的人工智能带进日常生活。愿他追求知识及改善人类福祉的热诚,继续带领我们追求卓越。」


段校长对好友汤教授的突然去世十分难过,缅怀过去多年的友情。他说:「中大一定全力支持与继续发展商汤科技与中大合作成立的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让汤教授的为学宗旨与精神能发扬光大,培育下一代的跨领域人工智能人才。」


薛教授表示,汤教授在教学上重视启发学生,「让我们自己去探索、研究,更多是给我们提一些建议」。薛教授说:「他和我们是合作者的关系,而不是一位指导者。他经常与学生互动,常常和我们打网球、篮球,并请我们吃薄饼、聊天。」


薛教授在中大读硕士期间,修读汤教授的多媒体处理课程。2022年,薛教授回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任教,目前其中一科执教的课程正是多媒体处理,延续汤教授为中大、香港和国家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使命。

致敬汤晓鸥:将港中文建成中国计算机视觉黄埔军校的人
雷峰网 | 作者:陈彩娴、黄楠 | 节选
更神奇的是,在汤晓鸥选择一条冷清的道路时,有李学龙、王晓刚、陶大程、林达华、徐东、曹亮亮等等一批中科大校友与他共闯华山,随后又遇到颜水成、许春景、乔宇、李振国、欧阳万里、何恺明、周博磊、罗平等等同路人继承出新。 
更神奇的是,在汤晓鸥选择一条冷清的道路时,有李学龙、王晓刚、陶大程、林达华、徐东、曹亮亮等等一批中科大校友与他共闯华山,随后又遇到颜水成、许春景、乔宇、李振国、欧阳万里、何恺明、周博磊、罗平等等同路人继承出新。 
 
他们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也得到了时代的馈赠:大多数从MMLab走出来的往日少年,都在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就问冕了院士、ACM Fellow、IEEE Fellow、AAAI Fellow等等顶尖科研荣誉,担任中国多个企业的视觉AI掌门人,成为AI腾飞的中流砥柱。 
作为全球顶尖科学家的汤晓鸥,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人物
《中国企业家》| 作者:李艳艳 | 节选

汤晓鸥曾说,人工智能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储量。教学生涯近三十载,汤晓鸥确实桃李遍天下,是学生口中热爱、尊敬且一路相随的“汤老师”。和他培养的一大批学生,极大影响了人工智能世界,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

汤晓鸥曾说,人工智能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储量。教学生涯近三十载,汤晓鸥确实桃李遍天下,是学生口中热爱、尊敬且一路相随的“汤老师”。和他培养的一大批学生,极大影响了人工智能世界,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

“追忆!商汤员工为何都叫他‘汤老师’? ”
《解放日报》| 作者:俞陶然 | 节选
作为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汤晓鸥教授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商汤员工都叫他“汤老师”,因为他虽然曾任商汤集团创始人,但一直在大学做老师,二十多年来培养了众多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指导他们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作为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汤晓鸥教授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商汤员工都叫他“汤老师”,因为他虽然曾任商汤集团创始人,但一直在大学做老师,二十多年来培养了众多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指导他们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始终处于国际前沿。……在这个前沿领域的创业浪潮中,汤晓鸥也是一名弄潮儿。2014年,他带领团队创立了商汤科技。这家企业从计算机视觉业务起步,如今已成长为覆盖感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

In Memoriam: Xiaoou Tang
IJCV | 作者:Yasuyuki Matsushita
The Editors-in-Chief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JCV)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significant loss of Xiaoou Tang, a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IJCV, who passed away on 15 December 2023 at the age of 55.

The Editors-in-Chief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JCV)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significant loss of Xiaoou Tang, a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IJCV, who passed away on 15 December 2023 at the age of 55.


Xiaoou obtained his B.S.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 1990, an M.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 1991, and a Ph.D. degree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in 1996. After graduating from MIT, Xiaoou taught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where he founded the Multimedia Laboratory in 2001. From 2005 to 2008, Xiaoou worked at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where he led the Visual Computing Group. In 2014, he co-founded SenseTime, which has grown as one of the leading AI companies. Xiaoou was a Professor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UHK. He was an IEEE fellow (elevated 2009).


He was well known as a leading figure in computer vision. He served as a Program Chair and General Chair for the IEEE/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in 2009 and 2019, respectively. He was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PAMI) and an Editor-in-Chief of IJCV. He was honored with the Best Paper Award at the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CVPR) in 2009.


Xiaoou’s expertise covered a wide spectrum of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areas. Among the pioneering and influential examples, he significantly advanced the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to the level that exceeded human capability when their GaussianFace system designed by him and collaborators, achieving a world-record accuracy of 98.52% on the 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 benchmark in 2014. He is also well known for his number of excellent works on image super-resolution, image haze removal, and objec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Xiaoou’s influence went beyond h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roughout two decades, he guided and inspired a new generation of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AI and computer vision, creating a lasting imprint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For those fortunate enough to have known Xiaoou, his clever wit remains memorable, making the time with him both pleasant and intellectually engaging. He will be greatly missed, but his memory will serve as an enduring source of inspiration, motivating all of us to strive for better things.

汤晓鸥与中大同行四分一世纪
香港中文大学 | 作者:Gary Cheung
中大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汤晓鸥教授去年12月离世,汤教授四分一世纪以来与中大结下不解缘。1996年,这位在辽宁鞍山出生的年轻学者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两年后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任教......

中大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汤晓鸥教授去年12月离世,汤教授四分一世纪以来与中大结下不解缘。1996年,这位在辽宁鞍山出生的年轻学者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两年后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任教。2001年,汤教授在中大创建多媒体实验室(Multimedia Laboratory),其后在人脸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成果,2016年多媒体实验室跻身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


汤教授在中大任教期间悉心栽培学生,25年间共培养超过100名学生,被誉为将中大建成「中国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的学者。他的门生包括在人脸识别取得突破的王晓刚、推动视觉算法开源体系的林达华,2009年与汤教授一同夺得顶尖国际会议IEEE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最佳论文奖」的何恺明、中大信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薛天帆。


2001年,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的王晓刚,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修读硕士课程,毕业后在汤教授推荐下到麻省理工学院修读博士课程,其后回中大任教。今天,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几乎是同义词,王教授对汤教授早在十多年前独具慧眼,看到深度学习对计算机视觉研究带来的机遇,印象深刻。王教授忆述说:「2012年的时候,汤老师看到深度学习的发展带来的机遇,所以那时候带领我们将研究方向转型到深度学习上。」


早期负责在人脸识别攻坚的王教授忆述说,当时执行复杂数学运算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尚未普及,汤教授租用了几百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研究团队用几个月时间研究人脸识别的算法。当时科技巨企Facebook的人脸识别数据库有750万人的样本,他们只有20万人的样本。王教授说:「汤老师当时很有信心,也订立了明确目标。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觉得数据量差很远,就放弃了。」


2014年10月,汤教授、王教授、林教授等多媒体实验室的教授,成立独角兽初创企业商汤科技,并于202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王教授表示:「把人工智能的研究进行产业化,是汤老师的一个梦想,2014年实现了人脸识别的突破,他觉得机会出现了。」汤教授团队的人脸识别技术获内地金融及商业机构广泛应用,近四亿人使用有关技术。


「现金流只能支撑一星期」


创业的道路绝不平坦,汤教授本人也要作出资金方面的投入。现任商汤科技首席科学家的王教授,深深体会个中的困难:「创业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但他有这样的梦想。公司早期的时候,融资还是比较难的,公司账上的现金流一度只能支撑一个星期。我们的财务总监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汤老师还是能够想出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难题。」


林教授表示,汤教授在香港研究了许多优良的人工智能技术,他感觉那些技术对是社会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学校的实验室,其实很多价值是发挥不出来的,需要一家企业的营运,通过商业化、产品化的方式,将价值发挥出来,因此创立了商汤科技。」他表示,汤教授一直跟他们强调,研究一定要为社会带来影响。


林教授认为,汤教授的教学风格侧重方法论上的指导,而不是巨细无遗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术。林教授说:「我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常常写很多数学公式,觉得好像摆出很多公式,技术就更高一点。但是每次和汤老师讨论论文的时候,他会将一些表层的复杂概念拿掉。他跟我说,任何真正好的工作,核心的原理都是两句话可以讲清楚,不靠写很多公式,而是你讲清楚核心的思想是甚么,以及你如何解决某个问题,然后再去验证。」


最好的时光


林教授形容,汤教授是很有同理心的人。「汤教授生前说过:做任何事情都去理解其他人的需要是甚么。如果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你就会有很多朋友。当你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的朋友,去解决他们的焦虑,你自己的焦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2023年7月,汤教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言时,谈到曾与他共事的学生和教授时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汤教授创立商汤科技后,仍然与中大保持紧密联系。2020年,商汤科技与中大合作成立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是中大其中一所进驻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研究机构。InnoHK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重点项目,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研究合作基地。汤教授近年担任浦江实验室主任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2021年支持中大成立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硏究所,林教授目前担任所长。


5月7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致词时,强调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原动力,赞扬汤教授的贡献。李家超表示:「作为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汤教授是香港其中一位倡议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先行者,他的杰出成就包括创立中大多媒体实验室及创辧在香港上市的首个港产独角兽企业。」他又赞扬汤教授培育年轻人才的远见,多年来在香港和内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工智能人才。


与汤教授相交多年的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汤教授将开创性研究带出实验室,转化为领先世界的独角兽商汤科技,启发了无数人。他具有远见卓识,将令人赞叹的人工智能带进日常生活。愿他追求知识及改善人类福祉的热诚,继续带领我们追求卓越。」


段校长对好友汤教授的突然去世十分难过,缅怀过去多年的友情。他说:「中大一定全力支持与继续发展商汤科技与中大合作成立的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让汤教授的为学宗旨与精神能发扬光大,培育下一代的跨领域人工智能人才。」


薛教授表示,汤教授在教学上重视启发学生,「让我们自己去探索、研究,更多是给我们提一些建议」。薛教授说:「他和我们是合作者的关系,而不是一位指导者。他经常与学生互动,常常和我们打网球、篮球,并请我们吃薄饼、聊天。」


薛教授在中大读硕士期间,修读汤教授的多媒体处理课程。2022年,薛教授回到中大信息工程学系任教,目前其中一科执教的课程正是多媒体处理,延续汤教授为中大、香港和国家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使命。

致敬汤晓鸥:将港中文建成中国计算机视觉黄埔军校的人
雷峰网 | 作者:陈彩娴、黄楠 | 节选
更神奇的是,在汤晓鸥选择一条冷清的道路时,有李学龙、王晓刚、陶大程、林达华、徐东、曹亮亮等等一批中科大校友与他共闯华山,随后又遇到颜水成、许春景、乔宇、李振国、欧阳万里、何恺明、周博磊、罗平等等同路人继承出新。 
作为全球顶尖科学家的汤晓鸥,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人物
《中国企业家》| 作者:李艳艳 | 节选

汤晓鸥曾说,人工智能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储量。教学生涯近三十载,汤晓鸥确实桃李遍天下,是学生口中热爱、尊敬且一路相随的“汤老师”。和他培养的一大批学生,极大影响了人工智能世界,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

“追忆!商汤员工为何都叫他‘汤老师’? ”
《解放日报》| 作者:俞陶然 | 节选
作为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汤晓鸥教授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商汤员工都叫他“汤老师”,因为他虽然曾任商汤集团创始人,但一直在大学做老师,二十多年来培养了众多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指导他们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 桃李满天下,大AI留人间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朱成祥 可杨 | 节选

    汤晓鸥有着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和情怀呢?其在商汤科技2022年会上的发言或可令人体会一二。彼时,汤晓鸥表示:“我们今天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下一代,我们碰到的困难一年比一年大,但是我们面前的机会也一年比一年多。我们在解决这些困难,也是为了下一代不再碰到这些困难,到头来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如果这些事不是这么难,为什么会轮到我们这群人?”

    汤晓鸥有着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和情怀呢?其在商汤科技2022年会上的发言或可令人体会一二。彼时,汤晓鸥表示:“我们今天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下一代,我们碰到的困难一年比一年大,但是我们面前的机会也一年比一年多。我们在解决这些困难,也是为了下一代不再碰到这些困难,到头来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如果这些事不是这么难,为什么会轮到我们这群人?”

  • 纪念科学家汤晓鸥:黑羊远去
    36氪旗下频道“智能涌现” | 作者:林炜鑫 武静静 | 节选
    2014年,汤晓鸥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突破。同年,汤晓鸥在北京创办了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工业及日常生活中,也开启了中国第一次人工智能的创业浪潮。
    2014年,汤晓鸥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突破。同年,汤晓鸥在北京创办了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工业及日常生活中,也开启了中国第一次人工智能的创业浪潮。

    在商汤,汤晓鸥明确拒绝“狼性文化”,他提倡“黑羊文化”,这是让很多员工印象深刻的一点。“黑羊第一是特立独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第二也要同时富有同情心、同理心。”一位早期商汤员工对36氪解释道。商汤员工认为,汤晓鸥是科学家,也是谦谦君子,风趣、温暖、没有距离。
  •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代表
    《深圳特区报》| 作者:闻坤 | 节选

    汤晓鸥发明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其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的多媒体实验室,2016年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一道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汤晓鸥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做出了大量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突破。仅2011-2013年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会议ICCV和CVPR上发表了14篇深度学习论文,占据全世界在这两个会议上深度学习论文总数(29篇)的近一半。

    汤晓鸥发明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其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的多媒体实验室,2016年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一道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汤晓鸥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做出了大量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突破。仅2011-2013年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会议ICCV和CVPR上发表了14篇深度学习论文,占据全世界在这两个会议上深度学习论文总数(29篇)的近一半。


    2014年3月,汤晓鸥团队发布研究成果,基于原创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2016年,汤晓鸥领军的中国人工智能团队,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成为亚洲区唯一入选的实验室

  • 做出最强AI......这棵大树已经开始开花结果
    《南风窗》| 作者:卡尔 | 节选

    商汤的商业模式就是坚持原创,汤晓鸥将商汤的使命制定为“坚持原创,让人工智能引领人类进步”。当投资人质疑“你们花100分力气原创,跟随者花1分力气复制,投入产出比没法计算”时,汤晓鸥回应:“如果你原创的速度比跟随者复制的速度还要快的话,就没有人愿意复制了。这就是‘逃逸速度’,在地球上往上跳的时候你一直都会感受到重力,但当初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时,你就不再会感受到地球引力束缚。”

    商汤的商业模式就是坚持原创,汤晓鸥将商汤的使命制定为“坚持原创,让人工智能引领人类进步”。当投资人质疑“你们花100分力气原创,跟随者花1分力气复制,投入产出比没法计算”时,汤晓鸥回应:“如果你原创的速度比跟随者复制的速度还要快的话,就没有人愿意复制了。这就是‘逃逸速度’,在地球上往上跳的时候你一直都会感受到重力,但当初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时,你就不再会感受到地球引力束缚。”


    汤晓鸥有着做技术平台的愿景,以AI+赋能百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平台的布局都与原创使命密切。

1 2 ... 5 >
谢谢汤先生,谢谢您来过
投中网 旗下频道“东四十条” | 作者:张楠 杨博宇 | 节选

把商业世界中似乎不应该存在的“同情心、同理心”提到了企业文化的高度上,特别是在2014年那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份,提出一份与主流背道而驰的口号。但汤晓鸥具有十分强大的内心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坚持,并且不吝于向世界展示出他温情的一面,告诉人们商业世界不止有尔虞我诈和丛林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