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湯資訊
商湯科技與上海博物館聯合推出AI導航及客流管理 紓解迷路排長龍 提升單日接待量
商湯科技與上海博物館東館聯合打造AR+AI導航平台,讓訪客在面積龐大的上博東館觀展期間,利用手機使用AR實景導航,避免迷路及避開人流擠擁的區域。場館管理者亦可透過AI客流智能中樞,即時查看各展廳客流數據,優化管理,有效縮減高峰期參觀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及提升場館單日接待量。
上海博物館東館(以下簡稱「上博東館」)建築面積達12.3萬平方米,設有近 20 個展廳,透過史料翔實、敘事生動的展覽,完整及有系統地呈現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歷史,吸引大量參觀者。
商湯科技與上博東館聯合推出的AR+AI導航平台,採用厘米級視覺定位與三維空間重建技術,觀眾只需透過微信小程序「上海博物館」—「AR導航」,即可使用實景導航,為目標展區、文創商店、休息區、飲水點等作精準定位。
平台還結合預約、客流與AR導航行為數據作綜合分析,為不同人群提供個人化的觀展路徑推薦,例如為親子家庭推薦互動性強的展區、為文物愛好者規劃深度品鑑路線,並引導觀眾避開人流密集區域。

上海博物館東館

微信小程序「上海博物館」-「AR導航」為觀眾提供AR導航服務
商湯科技與上海東館亦共同推出AI客流智能中樞,如同為博物館裝上「智慧大腦」,有效提升其營運管理。該平台基於商湯方舟高精度視覺AI演算法,依托高畫質視訊流與伺服器叢集形成的感知與算力底座,透過微服務架構與動態調度機制,可在多演算法並行條件下實現秒級解析與刷新。
透過精準統計實時進場、離場及在場人數,平台可以即時生成展廳級、甚至展櫃級的人流密度數據和1至10分鐘顆粒度的熱力圖,為場館提供可視化管理依據。管理者可透過螢幕清晰掌握哪個展廳擁擠、哪個展櫃前停留的觀眾最多,當個別區域出現人流過度聚集風險時,可以及早安排保安人員疏導人流,及實施人流管制。館理者亦可以參考歷史客流數據,優化編更方案,有效調配人力資源。
同時,平台採用結構化屬性識別與去標識化處理技術,嚴格保護遊客隱私、遵循國家數據安全規範。
有關方案有效提升博物館的營運效率,大幅縮短觀眾在高峰期的平均等待時間,亦令場館單日接待能力顯著提升。
此方案已成為上博東館 「智慧 3M 體系(智慧保護AIM、智慧管理BIM、智慧服務CIM)」 的核心應用之一,同時響應國家「人工智慧+」行動中關於透過智能化「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提升文娛生活服務品質」的戰略部署,也爲推動智慧文旅和城市公共文化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複製、可擴展的標桿項目。
 
			





 返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