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试用
登录
活动动态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先行者,商汤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低碳战略,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探索节能减排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双碳”背景下的行业机遇与发展
2022-06-2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中国明确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愿景。本次活动邀请了业内青年专家学者、相关企业与金融机构从业者等,解读“双碳”政策热点、追踪科研动态、研判技术创新趋势、谋划前瞻产业布局等。


主题分享

图片 1.png


01 AI助力碳中和时代

商汤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顾问黄玥就“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学理困惑、路径困惑做简要概述,明确表示碳交易的形成必须依靠统一的核算、交易体系和尽可能低的交易成本。

 

基于目前的“双碳”困惑,进一步引出“AI+双碳”的企业模式在企业管理、城市治理和个人生活方面的诸多市场需求,他强调这将是“义不容辞的企业责任,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随后,他具体演示了商汤科技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在低碳数字化领域做出的战略布局与具体实践,给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带去启发。

 

0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其产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王言博教授基于自身研究领域,就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的“前世今生”以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困境,做主题分享。

 

他讲述了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沿革,一代又一代顶尖的科研学者们前赴后继,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断推向了高点。在诸多材质的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电池具有制作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和较高的太阳能转化率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铅元素泄露、大面积使用时稳定性低等缺陷。此外,他通过比较几家具体光伏企业的技术、业务情况,表示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需要进一步提高大面积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需要找到科研结果向企业转化的有效途径。最后,王教授简要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03应对气候变化市场工具和行业意义

远景科技集团远景低碳业务部门赵家鑫基于几个简单但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他首先用几个案例,阐明气候变化是最严重市场失灵的产物,并总结政府与市场是干预与自由的双轮驱动关系。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政府失灵的情景,此时其他因素如文化、习俗与社会风气等也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如今国内大热的燕麦奶,就可以比牛奶减排2/3,表明社会中一个小行为的改变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减排空间。所以,在科学、经济学都有局限时,他启发大家从社会学中寻找实践的洞见。

 

04绿色债券助力碳中和项目融资

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陈琦就绿色债券如何助力碳中和项目融资做主题分享。她首先比较绿色债券与其他类型债券,说明绿色债券具有信用评级高、债券额度大、放款速度快等优点,为企业开展绿色减排项目提供了较大利好。

 

随后,她就绿色债券业务中的法规政策、募投项目认定和发行规则进行解读,介绍企业在申请绿色债券时可以做哪些准备。在整个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情况中,政府大力推行“碳中和债”,使得绿色债券整体呈较大增长,成功引导资源流向绿色生产领域。最后,陈琦也鼓励现场观众可以进一步关注绿色债券,洽谈合作。

 

05不同产业在双碳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中金资本碳中和与新能源行业的PE投资分析师徐子景提出了“双碳”背景下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她表示,判断一级市场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资需要从行业、公司和投资漏斗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在行业方面,要找行业空间大并且有机会建立行业壁垒的公司;在公司内部架构上,要找具有“人和”特性,有“做大事”抱负的团队;而投资公司则希望通过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从而得到财务回报以及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的福报。

 

随后,她围绕能源结构转型、能源高效利用、交通出行变革和绿色智慧城市等领域提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并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低碳领域做出一番事业。


圆桌讨论

图片 1.png


Q:化石能源还有很大的开采化石能源还有很大的开采空间,为什么一定要发展清洁能源?

 

A:发展清洁能源更主要是为了应对气候危机,而不是能源危机(赵家鑫);

 

不管是清洁能源还是化学能源,我们都只是利用了其中的“能”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类寻找供能的本质没有变。(黄玥)

 

Q:碳中和在物业企业和商业运营的发展?

 

A:中国的楼宇能源管理,物业企业的运营存在很大问题,节能管理和高智能化管理缺失。但低碳数字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其实是不挣钱的买卖,流水的维持需要政府的扶持补贴。如果有企业能将低碳数字化的业务完整实现,是具有广阔市场诉求的,但光做平台不行,必须有有效的节能措施(黄玥);

 

远景科技的智慧楼宇业务在国内无法开展,在新加坡等当地企业家具有极高的减排责任感的地区才有订单,目前流水依赖其他业务部门支撑。(赵家鑫)

 

Q:“双碳”依赖政府的推进措施,社会大众的低碳意识,但“双碳”本身没有价值激励,如果群众意愿不高,科学上的突破产生的减排能力很难抵消居民生活的负面排放,“双碳”这样宏伟的目标究竟能否实现?

 

A:或许科学的突破足够大,真的实现了“双碳”目标,政治学、社会学是当科学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才登场(赵家鑫);

 

在“双碳”目标下,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实现它,做出一些减排举措,至于能不能实现,或者说每个人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些过于复杂的问题不需要太多考虑,做好低碳领域的工作就好了(黄玥);

 

导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有的学生表示科研做不出来,而优秀的学生会说虽然这样做可能实现不了,但我做了哪些工作,进行了怎样的尝试,还是向目标靠近的。同样的,习近平总书记现在就是我们的导师,“双碳”目标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不能说做不出来,我们可以多做工作,向目标靠近。(王言博)